师范类专业与公费师范生解释
师范类的常见疑问
专业分类
根据招生类型的不同,专业可分为普通类和特殊类。
特殊类专业各具特点,例如: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与其他专业差异显著;医学类专业的修业年限和毕业要求较为特殊。师范类专业便是特殊类专业的一种。
师范类专业
师范类专业,指经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或经教育部审批的国控教育类专科专业。这类专业的范围有明确规定,例如机械自动化等非教育相关专业无法作为师范类专业招生。
通常,设有师范类专业的高校(多为师范大学)需先就该专业的师范属性向教育部申请备案。备案成功并以师范类进行招生后,学校必须按照师范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某个专业已具备师范类备案,学校依然可以选择以普通类进行招生,此时则不提供师范方向的培养。
总结而言,一个专业若要以师范类招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专业本身属于教育部规定的师范专业范畴,且招生院校已就此向教育部完成备案。备案后,学校可自主决定是否按师范类招生,一旦按师范类招生,即意味着将提供系统的师范技能培养。
大类招生的类别
师范类招生属于特殊类型。因此,在按大类招生时,若分流专业未全部覆盖师范类,则该大类不能整体归为师范类招生。各分流专业的具体招生类别,可查阅 inNENU 的专业介绍或当年的官方本科招生指南。
例如,物理学院按“物理学类”大类招生,其分流专业中仅“物理学”为师范类,其余均为普通类,因此“物理学类”的招生类别被界定为普通类。相比之下,化学学院的“化学”专业(非公费师范方向)本身即为师范类,因此可直接按师范类进行招生。
师范类专业和普通类专业的区别
师范类与普通类专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培养方案、专业认证及学习氛围上,而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内容上完全一致,不会标注“师范”字样。
一般来说,对于师范类专业,学院会增设教育教学技能与方法相关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而对于普通类专业,则以主干课程和相关选修课为主,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通过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专业,其毕业生在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时可享受优惠政策:通过二级认证的专业,免国家统考面试;通过三级认证的专业,则免笔试和面试。毕业生仅需通过校内考核即可获取教师资格证。
根据国家规定,毕业证和学位证上的专业名称必须严格遵循国家专业名录。以物理学为例,名录中只有“物理学”专业,而没有“物理学(公费师范)”等细分专业。因此,我校无论是公费还是非公费师范生,其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都与普通院校的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完全相同。
“公师”与“非师”
首先需要明确,与“师范类”对应的是“普通类”。在此基础上,“公师”与“非师”的说法,通常分别指代“公费师范生/专业”与“非公费师范生/专业”。请注意,“非师”并不等同于“非师范类”,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
“公费师范生”
“公费师范生”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上,特指与学校签订《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书》的学生。这与另一类签订《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定向培养协议书》的“优师计划”专项师范生,同属国家公费教育体系,但具体政策有所不同。
广义上,泛指所有享受国家公费培养的师范生,包含了上述两类学生。
因此,在阅读相关文件或资讯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准确理解其具体指代。
“非公费师范专业”
“非公费师范专业”也是一个需要根据语境理解的词汇。它可能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代所有非公费性质的专业,即包含了普通类专业和自费就读的师范类专业;二是在特定语境下,仅指代自费就读的师范类专业(与公费师范专业相对)。
同样,在理解此概念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确切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