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各类群聊诈骗
注意
请对所有非官方渠道邀请或自行搜索加入的群聊保持高度警惕。
虚假“通知群”
诈骗分子常建立所谓的“新生通知群”,通过全群禁言,并由管理员扮演“严厉老师”与“热心学姐”等角色进行双重施压,诱导新生领取免费试听课程。
其典型模式为:群内“老师”以严厉口吻批评新生“不上进”,催促领取课程;同时,另一位“贴心学姐”身份的管理员则会私聊或公开附和,劝说您前往指定平台(如知乎、B站、微信公众号等)试听。
由于群内并未直接发生交易,且课程领取与付费均在外部平台进行,这类诈骗群聊难以被系统判定为违规,因此存活时间较长,迷惑性极强。
最终,您通常会被引导添加某位“老师”的微信,对方会以辅导员或任课老师的身份进行暗示,利用您希望给老师留下好印象的心理,通过各种话术劝说您购买高价低质的课程。
这些课程名目繁多,涵盖绘画、插画、P 图、视频剪辑、四六级培训、教资考证、创业培训、理财等,但本质均为诈骗团伙的敛财工具。
主要特征
此类群聊的群头像、群名称、群简介和管理员昵称通常不会明确体现学校官方信息,但群主或管理员可能冒用“教务处X老师”等名义。
群内成员构成复杂,大部分为诈骗团伙的“水军”小号,以及从其他渠道被诱骗而来的各地新生。
群聊通常设置为全员禁言,以防止有人识破骗局后在群内揭发,引发其他成员警惕。
如何核实
无需核实,一律为假。我校从未建立过任何校级官方新生QQ群或通知群。
陷阱二:利用“从众心理”诈骗
诈骗团伙深谙“从众心理”,即当看到周围人都在做某件事时,个人会倾向于认同并跟从。
他们会创建30-50人的小型QQ群或微信群,并在其中安插大量同伙,通常包含约十名伪装成“学长学姐”的托和十几名伪装成“新生”的托。
骗局开始时,伪装的“学长学姐”会推荐某个付费课程,声称效果极佳。随后,其他“学长学姐”托立刻附和,分享“高分通过”等虚假经验。接着,伪装的“新生”托会带头表示已报名付费,并“感谢学长学姐推荐”。
在这种精心营造的氛围下,您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从众心理的驱使,心甘情愿地付款,而整个过程甚至没有人直接向您推销。
如何避免
在加入任何群聊并考虑付费前,请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是否认识群主和管理员?他们值得信任吗?
我是如何加入这个群的?如果是自行搜索的,群的来源可靠吗?
如果是他人邀请,我了解邀请人吗?他是否也可能被骗了?
如何核实官方群聊
我校正规的学院迎新群均由学院团委或学生组织建立,群内有辅导员或团委老师实名进行管理。
官方年级群由各学院辅导员建立。辅导员的姓名与联系方式通常与新生录取通知书材料上的信息一致,并能准确提供您的姓名、学号等信息。如有需要,他们应能出示教职工校园卡(橙红色)。
经过核实的各级官方群、老乡群等,均可在inNENU网站上找到。
陷阱三:校外商家冒名建群
每年都有校外商业机构或个人冒用我校名义建立新生群,伺机推销被褥、电话卡、培训课程等,请务必警惕。
这些群的建立者唯一目的就是盈利,他们所售卖的产品大多质次价高,性价比远不如正规渠道。
他们会使用校徽作为头像,建立类似“东北师范大学2025新生群”的群聊,并通过与少数在校生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让其帮助拉人,从而快速扩大规模。
最终形成一个由校外公司实际控制,但群成员多为在校师生的“畸形群聊”。群主和管理员便可利用公告、群内推广等方式进行商业变现。
如何避免
建议只加入官方或可信渠道(如 inNENU 网站)推荐的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