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基本情况
细胞生物学学科是由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水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创立,2002年获评国家重点学科,是“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细胞学科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项目、111引智基地和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支持下,建成了显微成像中心、建成转基因动物中心、流式分析中心等实验平台,为一流学科发展和创新成果产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师资条件
细胞学科现有成员3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实验师6人,师资博士后3人,已形成了一支包括已形成了一支包括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在内,以中青年为主体、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充满活力的团队。
方向与特色
细胞学科以“细胞代谢与人类疾病”为核心,设立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死亡3个子方向。针对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死亡,深入探究基因组功能(即基因转录、基因组复制、DNA损伤修复)是如何与细胞代谢相互协调和适应的,力求为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的诊断、干预、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和靶点。各研究方向既各有侧重,又密切相关、高度互补,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究一个共同的关键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协同攻关、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
为了培养一流人才,细胞学科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建设核心课程,打造经典教材。2009年“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优质教学团队,2009年至2013年,“细胞生物学课程”分别获评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团队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细胞生物学简明教程》获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6版,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获批吉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支持。同时,积极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共建设4门在线开放课程,其中3门于中国大学慕课上线开课,1门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评吉林省一流课程1门,吉林省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学科多名博士生取得一流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发表在综合性或领域主流学术期刊上。连年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实验室培养的一大批硕士生和本科生继续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科院等攻读博士学位。一批博士毕业生和出站博士后入职中科院、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并成为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或青年学术骨干。
科学研究
细胞学科以“细胞代谢与人类疾病”为核心,围绕基因组功能(即基因转录、基因组复制、DNA损伤修复)与细胞代谢间的紧密联系开展系统研究,力求为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的诊断、干预、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和靶点。各研究方向既各有侧重,又密切相关、高度互补,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究一个共同的关键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协同攻关、协同创新。
近五年,学科产生了大量优秀科研成果,展示了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在Nat Commun、PNAS、eLife、PLoS Biol、Cell Rep、EMBO Rep、Redox Biol、Cell Death Differ、Oncogene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14篇。
•承担包括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研究课题62项。
•获批发明专利10余项,连续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等6项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