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2025/6/24大约 2 分钟约 668 字
基本情况
生理学学科在1948年建系之初由蓝书成先生创立,经过左明雪、李东风、曾庆华、霍洪亮等几代人60余年的建设,2016年范玉莹教授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研究方向。目前学科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稳步提升。
师资条件
学科现有教授2人(含东师讲座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平均年龄40岁,是学院教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团队承担《动物生理学》、《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等7门专业主干课。主编 “十二五”生命科学规划教材《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参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方向与特色
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生理学专业特色,学科围绕人体代谢异常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干预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形成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1)基于糖/脂代谢紊乱研究高血糖和高血脂发生机制:重点探究糖酵解和糖异生关键酶以及自噬介导的脂质代谢对血糖和血脂稳态的调控作用。
(2)基于心血管、肾脏和中枢调节研究高血压发生机制:重点研究血管张力调节和肾脏水钠代谢对血压稳态的调节作用。
(3)调节“三高”的天然药物或保健食品的研发:依托糖复合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利用多种疾病动物模型,发现具有缓解或治疗“三高”作用的糖复合物,阐明糖复合物的作用机制。
人才培养
学科每年选拔优秀研究生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合作单位进行联合培养。近五年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主流刊物FOOD SCI HUM WELL、INT J BIOL MACROMOL等发表SCI论文近30篇;在读博士生人均至少发表1篇中科院1区论文;获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获国家奖学金4人。学科指导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各类奖项30余项,10余名本科生保送到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攻读博士学位。